|   | 





| 外型尺寸 | 1 | 
| 货号 | 12 | 
| 品牌 | 盛昱干燥 | 
| 用途 | 造粒 | 
| 型号 | LPG | 
| 制造商 | 盛昱干燥 | 
| 是否进口 | 否 | 
选购工艺先进的植物提取物中药浸膏喷雾干燥机请到盛昱干燥科技,专业的技术团队可以根据顾客的要求来设计具体干燥机方案。公司长期与有关科研机构、行业 专佳实行技术交流,不断开拓思路提升科研创新能力。努力以“优势人才、优势管理、优势技术、优势装备”,打造“强势企业”。先进制造干燥设备品质精良,高效又节能,新型技术,节能新推荐,公司配备现货和样机,欢迎带料试验。153干燥8008设备8370烘干机
   一、设备概述与工作原理
  设备定位:专为植物提取物、中药浸膏等热敏性、高粘度物料设计的干燥设备,通过喷雾干燥技术将液态浸膏转化为粉末状产品,兼具高效干燥与成分保留能力。
  核心原理:
  雾化过程:植物提取物浸膏经螺杆泵或柱塞泵输送至塔顶离心雾化器(转速 15000-30000rpm),在离心力作用下分散成微米级雾滴(粒径 5-50μm),表面积呈指数级增加。
  热交换过程:过滤后的洁净热风(进风温度 180-250℃,可调)经热风分配器形成螺旋状气流,与雾滴逆向或并流接触,在 3-10 秒内蒸发 95% 以上水分。
  成品收集:干燥后的粉末随气流进入旋风分离器及布袋除尘器,通过两级回收系统实现高效收集,尾气经净化后排放。
  二、关键结构与技术创新
  1. 防粘壁与热敏保护设计
  塔体夹套冷却:塔壁设置冷空气夹套(壁温≤60℃),配合塔内旋转气扫装置(压缩空气脉冲吹扫),防止浸膏雾滴半干状态粘壁焦化。
  梯度温区控制:热风入口至出口温度梯度下降(如 220℃→80℃),避免物料在高温区停留时间过长,尤其适合皂苷、多糖等热敏成分的保留。
  内壁处理:与物料接触部位采用 SUS316L 不锈钢,内壁抛光至 Ra≤0.6μm,减少物料附着点。
  2. 高粘度物料适应性设计
  雾化器升级:针对高粘度浸膏(如黄芪多糖浸膏粘度可达 5000cP),采用双流体雾化器(压缩空气 + 物料)或大孔径离心雾化盘,防止堵塞并保证雾化均匀性。
  进料系统优化:配备变频调速螺杆泵,可精准控制进料量(5-50L/h),适应不同粘度物料的输送需求。
  3. 智能控制系统
  PLC + 触摸屏集成:实时监控进风温度、出风温度、塔内负压、雾化器电流等关键参数,支持一键启停和工艺配方存储(可保存 50 组以上配方)。
  自适应调节:通过湿度传感器反馈,自动调整热风流量与进料速度,确保成品水分稳定在 ±1% 误差范围内。
  三、技术参数(以 50kg/h 蒸发量机型为例)
  参数类型 具体指标
  进风温度 180-250℃(温控精度 ±1.5℃)
  出风温度 80-95℃(根据物料特性可调)
  蒸发能力 50kg/h(水蒸发量)
  雾化器功率 15-22kW(变频调速, 转速 28000rpm)
  热效率 ≥75%(采用余热回收系统时可达 85%)
  收粉率 ≥98%(旋风 + 布袋两级回收,粉尘排放≤30mg/m3)
  设备功率 总装机功率 80-120kW(电加热 / 蒸汽加热可选)
  四、核心优势与应用场景
  1. 技术优势
  成分保留率高:低温短时干燥(物料表面温度≤60℃),相比传统烘箱干燥,多酚类成分保留率提升 30% 以上,挥发油损失率≤5%。
  产品质量可控:粉末粒径可通过调整雾化转速(10-100μm)和热风流量控制,松密度 0.3-0.6g/cm3,流动性达 Carr 指数≤20%,满足直接压片需求。
  节能降耗:采用热泵辅助加热或多效蒸发预浓缩系统,相比传统单级干燥能耗降低 20%-30%。
  2. 典型应用场景
  中药提取物领域:
  清热解毒类:板蓝根浸膏、金银花提取物(绿原酸保留率≥90%);
  补益类:人参皂苷浸膏、黄芪多糖(多糖含量≥85%);
  挥发油类:薄荷脑浸膏(采用低温负压干燥模式,挥发油保留率≥88%)。
  植物提取深加工:
  食品添加剂:茶多酚、花青素粉末(用于固体饮料、压片糖果);
  保健品原料:灵芝孢子粉浸膏、虫草菌丝体提取物(溶解性达 99% 以上);
  天然色素:姜黄素、甜菜红(色价保持率≥95%)。
  五、GMP 合规与环保设计
  卫生标准:设备全封闭设计,配备 CIP 在线清洗系统(80℃热水 + 0.5% NaOH 循环)和 SIP 灭菌系统(121℃蒸汽灭菌 30 分钟),符合 FDA、欧盟 GMP 及中国 GMP 附录要求。
  环保配置:尾气处理系统可选配湿式除尘器或活性炭吸附装置,粉尘排放≤10mg/m3,满足环保排放标准。
  六、选型与工艺优化建议
  物料特性优先:高粘度浸膏(如稠膏密度 1.3-1.4g/cm3)需配置双流体雾化器;含易挥发成分物料建议采用负压干燥模式(塔内负压 - 500Pa 至 - 800Pa)。
  产能匹配:小规模实验可选 5-10kg/h 机型(塔径 1.2-1.5m),工业化生产推荐 50-200kg/h 机型(塔径 3-5m,配套多级旋风分离系统)。
  能耗优化:结合物料热敏性,可采用 “预浓缩 + 喷雾干燥” 组合工艺(如将浸膏固含量从 20% 预浓缩至 50% 再干燥),降低整体能耗。   
    
   
    
   
   